释放“第一动力” 澎湃发展动能AYX爱游戏- 爱游戏体育官网- APP下载

2025-09-22

  AYX爱游戏,爱游戏体育,爱游戏体育官网,爱游戏APP下载

释放“第一动力” 澎湃发展动能AYX爱游戏- 爱游戏体育官网- 爱游戏APP下载

  以前,我国涂胶显影机台关键核心部件面临“卡脖子”问题。今年,这一“短板”被辽宁辽河实验室研发团队成功“补齐”,他们开发的WEI软件及算法,有效提升了设备核心竞争力及自主可控性。

  针对大面积卫星太阳翼发射面临的重量、体积等约束和难题,沈阳中科新宇空间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攻克了堆叠式柔性太阳翼新技术,成果大批量应用于千帆星座重大项目中,技术指标国内领先。

  在我省,类似的关键核心技术新突破接连不断。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全面振兴的关键位置、作为动能转换的首要力量,不断强化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创新驱动发展步伐加快,创新能力和效能显著提升,全省创新平台持续完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创新活力加速迸发。

  “十四五”期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达24.3%,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达7.2%。其中,2023年研发经费投入676.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2.24%,创十年来新高。沈阳、大连连续4年进入全球科技城市集群百强。全球首艘7500㎥液态二氧化碳船、180万吨乙烯“三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辽问世。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正成为推动辽宁振兴发展的“最大增量”。

  按照国家科技规划,我省抢抓机遇,整合创新力量,服务“国之大者”,不断优化区域创新布局,科技创新实力整体提升。

  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是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对标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定位要求,立足科教资源丰厚、产业场景丰富、地理位置突出的优势,我省积极谋划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先后报送了辽宁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方案和总体规划。同时,坚持“以创促建”,加快建设核心承载区,以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为主要方向的沈阳浑南科技城,以洁净能源为主线的大连英歌石科学城,以及定位于建设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的沈抚科创园,已全部开城(园)运行,“两城一园”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2022年9月,我省创新平台体系能级不断提升,对标国家实验室,以全新体制机制建设了材料、辽河、滨海、黄海4个辽宁实验室,提升辽宁在新材料、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洁净能源与精细化工等领域的领先优势。目前,辽宁实验室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已集聚科研人员725人,建设研发应用平台10个,实施自主科研项目72项。我省还主动融入国家实验室体系,与苏州、太行、崖州湾等国家实验室合作推进辽宁基地建设,并完成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

  同时,一大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正在顺利推进。为加强科研条件支撑,我省投入13.2亿元开展“大连先进光源”“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海洋工程环境实验与模拟设施”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工作。今年7月,大连光源科学研究室的联合研发团队首次成功实现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1百万赫兹重复频率电子束流的稳定贯通实验。此次实验成功,对于我国开展高重复频率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建设和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高水平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利器”,辽宁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不断展现着作为和担当。

  实践反复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必须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为此,辽宁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研发布局,制定出台《辽宁省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建设9个省级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优化完善省自然科学基金,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稳定持续支持力度,实施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强化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辽宁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基金规模提高20%,达到1.2亿元。印发《辽宁省科技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绿色低碳、深海深地空天、生命健康,加强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研发。近年来,全省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支出比重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达到6.9%,居全国第十二位。

  同时,我省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辽宁重点产业需求,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统筹协调机制,通过“揭榜挂帅”、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等方式,加强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氢能储能、先进材料、工业互联网等方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优化科技任务组织实施机制,辽宁支撑引领现代产业的技术体系日益完善。“十四五”期间,我省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5项,获批中央财政资金5094万元;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21项,获批中央财政资金29亿元。

  科技创新,积厚成势,重大技术攻关不断取得新突破:15个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金属材料的低温超高应变硬化突破了近百年晶体材料经典理论局限;发现首例分子高激发态的漫游反应通道,为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提供了新视角;成功研制出全球最大级别穿梭油船、国家首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国和一号”屏蔽电机主泵、“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新型隐形战机歼-35A等一批大国重器。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产业创新又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两者深度融合不仅能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还能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省科教家底厚实,但一直以来,产业链、创新链连接不够紧密,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和产业化存在“堵点”。为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我省聚焦4个万亿级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凝练产业技术创新链条并绘制“鱼骨图”,明晰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精准配置创新资源。聚焦重点产业集群组建20个重点实验室群,促进高校院所、骨干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服务等优质资源向产业集聚,做到“产业有所呼、科技有所应”。

  企业是创新主体,也是成果转化主体。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成果转化和科技创业,我省印发了《辽宁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群体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培育体系,推进科技型企业“提质扩面”。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促进1万余台(套)大型科学仪器面向社会开放共享,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近2000人“一对一”上门送技术、送成果、送政策;设立辽宁省培育创业创新基金、辽粤科创发展母基金,开发“辽科贷”“辽知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全面推广“创新积分制”,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十四五”期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速19.7%,突破1.4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均增速38.4%,达到3.96万家,连续涌现出4家独角兽企业。国家链主企业攻关成效居全国前列,获评国家级智能工厂11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全国排名12位。

  为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我省完善“创新平台+概念验证+中试基地+孵化器+高新区”成果转化平台体系,在全国率先布局建设省级中试基地53个,在化工、装备、材料等领域形成全覆盖的中试公共服务网络,各类载体达到396家,培育在孵企业4863家。构建“1+X+N”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设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科技成果供给、需求、服务、政策、应用功能“五位一体”,累计入库成果4.5万项、技术需求4000项,链接416家科技服务机构、34家基金风投机构。

  “同时,我们紧盯重点单位,建立科技成果供需挖掘机制,促进适用成果就地转化,中国科学院驻辽6家单位在辽转化项目1695项,金额达到20.5亿元。”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还推动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培训技术转移人才3700余人,为企业和高校交流合作牵线搭桥。近五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24.3%,一大批新技术、新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再变成商品,成为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有力支撑。

  9月20日至22日,以“构建开放合作的全球科技共同体”为年度主题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第十八届)年会将在上海举办,作为本届论坛的主宾省,辽宁将深度参与各项活动,展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促进科技成果合作对接;还将举办2025浦江创新论坛辽宁分论坛暨东北亚技术合作交流大会,拓展辽沪多领域多层次务实合作。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QQ:1234567890

Copyright © 2012-2025 AYX爱游戏- 爱游戏体育官网- 爱游戏APP下载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